2017/6/28 16:24:36
仲夏时节,河南省内黄县马上乡赵信村贫困户白建有家的大棚甜瓜枝繁叶茂、硕果累累。“以前家里穷,根本没钱建大棚,去年在政府的帮助下,加上银行贷款俺建起了这栋棚。”白建有一边干活一边说,这是头一年种,长势还不错,再过几天就能上市销售了,按目前的行情估计能卖3万多元钱。
白建有因手部残疾,干活不方便,妻子也因智力残疾,丧失劳动能力。早几年因为孩子小,白建有把精力放在照顾家人上。随着孩子长大,2016年11月,他自筹了几千元,并贷款1万多元,建起了3亩大棚。“贫困户有能力发展产业的,自愿发展产业的,还享受到户增收5000元现金支持。”内黄县马上乡赵信村第一书记安艳芳说。2016年,白建有所在的赵信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有48户,大部分是因病因残因灾以及无劳动能力而致贫。这其中,像白建有一样发展大棚的今年一共有4家,但是对于更多的没有自己发展项目的贫困户来说,该如何脱贫呢?
2016年10月,赵信村通过招商引资建立产业扶贫基地,种植温棚蔬果,成立了合作社,把贫困户到户增收5000元入股到合作社,每年给贫困户分红1200元。此外,合作社又按照金融扶贫优惠政策,把贷到的340万元拿出3%,共计10.2万元捐给扶贫部门作为扶贫基金,以金融带动的名义直接分发给每个贫困户。
在赵信村西头占地500亩的产业扶贫基地,一排排新型钢架大棚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,蔚为壮观。贫困户刘改粉正在大棚里给西红柿打尖疏果,她是赵信村几十名在扶贫基地就业的人员之一。据刘改粉介绍,她每年可以享受到户增收资金1200元、金融扶助资金1200元,到户增收资金发放5年、金融扶助资金发放3年。
除了提供保障性收入外,扶贫基地还实行“公司+合作社+农户+贫困户”的模式,企业统一管理、统一销售,保证贫困户优先在基地就业,并且保证就业时间,每年8个月以上,以保证增收效果。“工资按小时计算,每小时8块钱,我因为要接送孩子,每天只能干五六个小时,一个月能收入一千四五百元钱。”刘改粉说。
此外,按照合作社与村里的约定,对于村里2016年评出的无劳动能力的17户贫困户,基地除了到户增收和金融扶助这两项资金外,还要给每户每年发放带动资金1200元,连续发放5年。
在内黄县,像赵信村一样,通过发展产业脱贫攻坚的村子还有很多。作为典型的平原农区县,内黄工业基础薄弱,2012年被评定为省级贫困县。2015年全国脱贫攻坚战打响,内黄县也在一步步探索脱贫发展之路。“脱贫攻坚战打响以后,我们不能仅仅把脱贫的标准定在国定和省定的那个标准线下,而应该把持续发展、持续增收致富,作为农民、农村工作的主线。”内黄县委副书记崔元锋说。
由于农业产业基础较好,内黄县农民有种植大棚的习惯,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的特色农业发展之路。红枣、花生、尖椒等瓜果蔬菜品种种植优势明显,该县也通过发挥农业产业优势、壮大产业规模来带动群众增收,成了内黄脱贫的主要举措。
马上乡的李善宜村原来是个贫困村,相较于赵信村,其产业起步较早,2015年就建起了产业扶贫基地,当年就脱贫40户,2016年全部实现脱贫,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,很多群众还建起了楼房,买上了小轿车。
像李善宜村一样,通过发展产业,实施产业扶贫,内黄县2016年成功实现了38个村13290人脱贫。2017年,将继续加大产业扶贫力度,确保实现25个村8500人脱贫。2018年,将实现整体脱贫摘帽。“没有产业支撑,光靠政府临时救济,解决不了贫困户的长远问题。有了产业也能让贫困户树立自信,由输血变成自己造血,才能实现长期稳定脱贫!”内黄县副县长狄拥军说。
作者:刘超 张伟民 张培奇 来源:农民日报
上一篇: 进口美国牛肉会卖什么价?
下一篇: 【农一植保专栏】农一网草胺磷可以死根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