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基本信息】
一、名称
英文名称:Myclobutanil
中文名称:腈菌唑
化学名称:2-(4-氯苯基)-2-(1H,1,2,4-三唑-1-甲基)己腈
二、药剂特性
纯品为白色针状结晶。m.p.68~69℃,b.p.202~208℃/133Pa。蒸气压213×10-3Pa (25℃)。对溶于醇、芳烃、酯、酮等有机溶剂。溶解度约50~100g/L;不溶于己烷等脂肪烃;在水中溶解度为142mg/L。在日光下水溶液中降解半衰期25d,土壤中半衰期66d,厌气条件不降解,在pH值为5、7、9条件下,28d内不水解(28℃)。工业品为淡黄色固体,m.p.63~68℃。
三、毒性特点
雄性大鼠急性经口LD501600mg/kg,雌性为2290mg/kg,兔急性经皮LD50>5000mg/kg,对兔眼睛有轻微刺激,对皮肤无刺激性。大鼠3个月饲喂试验无作用剂量为每天10mg/kg。Ames试验阴性,无诱变性。鹌鹑急性经口LD50510mg/kg,鲤鱼LC505.8mg/L (96h),水蚤11mg/L(48h)。
【作用特点】
主要对病原菌的麦角甾醇的生物合成起抑制作用,对子囊菌、担子菌均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。具有强内吸性、药效高,对作物安全,持效期长特点。
【主要剂型】
主要剂型有12%乳油,12.5%乳油,12.5%微乳剂,12.5%可湿性粉剂,20%微乳剂,25%乳油,40%可湿性粉剂,40%悬浮剂,40%水分散粒剂等。
【适用对象】
果树:黑星病、褐斑病、炭疽病、白粉病、锈病、斑点落叶病等
棉花:褐斑病、炭疽病、轮纹病等
水稻:稻瘟病、纹枯病、小粒菌核病等
小麦:白粉病、锈病、黑穗病、赤霉病、纹枯病等
瓜类:白粉病、炭疽病、褐斑病、早疫病等
豆类:炭疽病、赤斑病等
茄果:早疫病、炭疽病、褐斑病、褐纹病、叶斑病等
叶菜:黑斑病、炭疽病、褐斑病等
葱蒜:锈病、紫斑病等
林木:褐斑病、早疫病、轮纹病等
花卉:白粉病、炭疽病等
【施用方法】
主要用作茎叶喷雾和拌种处理。
【注意事项】
1、三唑类杀菌剂易产生抗药性,注意与不同类型杀菌剂交替或混合使用。
2、不要与碱性农药混用。
3、用药时注意安全保护,如发生意外中毒,应立即转移到新鲜空气处,并根据中毒程度进行对症治疔。